科艺融合赋能教育变革首个高校数据产品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2日报道:今天,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隆重举行数字产品挂牌上市敲钟仪式,《舞蹈动捕捉数据库》成为全国首个高校数据产品成功登陆上海数据交易所,标志着我国首个舞蹈数据垂直模型正式进入市场化应用阶段。作为数字化舞蹈教育的重大突破,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舞蹈行业在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更为舞蹈艺术的智能编创及产业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科艺融合重塑舞蹈教学,打造智能教育新范式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率先将动作捕捉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舞蹈教育,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并打造全国高校首个“数据驱动、智能评测、个性化反馈”的舞蹈教学平台。该平台已积累4200余份AI评测视频,高质量数据达2171份,总时长超11200分钟;舞蹈剧目注释数据279份,文本总量达390600字。这些数据资产为教学精准化、个性化提供了强力支撑。

学校在此基础上,依托智能编创系统推动AI舞蹈编排研究,助力学生拓展创意边界,并已成功拓展至虚拟戏剧、数字表演等跨学科领域。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上海师范大学等机构合作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进一步深化舞蹈与智能科技的融合创新。

数据驱动产业升级,拓展舞蹈科技应用场景

作为全国首个进入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舞蹈数据产品,《舞蹈动捕数据库》为舞蹈产业提供了标准化、体系化的数据支持,推动舞蹈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为文娱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力。基于这一大模型构建的智能编创系统,使AI编舞具备更强的风格识别和动作匹配能力,显著提升舞蹈创作的效率,并推动虚拟排练、数字孪生舞台等技术应用于实际演出。

此外,舞蹈动捕数据库的高精度数据为影视、游戏等行业提供真实细腻的角色动作支持,拓宽了数字内容创作的边界。在智能健身与运动分析领域,该模型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实时分析用户动作,为个性化训练方案提供精准指导,推动体育与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同时,学院依托该数据库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数字档案,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活化,以科技手段拓展传统舞蹈的表现力与传播方式。

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数智舞蹈生态

此次挂牌不仅展示了学校在科艺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领先探索,更为舞蹈产业的数智化发展提供了创新范式。学院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技企业的合作,优化数据资产应用场景,完善智能教学、编创、演出及产业服务体系,构建舞蹈艺术与数字科技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科技+艺术”融合发展路径,以AI技术赋能舞蹈教育、创作与研究,推动舞蹈教育的数智化变革,为行业培养更多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领我国舞蹈教育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