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努力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目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将于今年4月中旬至11月底,对《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日前,执法检查启动会召开。记者获悉,这部北京数字经济领域的基本法实施两年多来,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流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今年,本市将努力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开放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应用场景,同时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

重点对智慧城市建设等情况开展检查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在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6件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议案作为本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本次检查将重点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安全保障等情况开展。

具体来看,包括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信息网络、算力、新技术、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投资建设、更新改造、融合利用,以及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等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数据产权、数据流通和交易、数字技术标准与规范、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制度供给情况;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开源社区建设、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情况;数字经济业态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人才引育情况等。

执法检查组将深入相关产业园区、自贸试验片区、企业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邀请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并将委托16区人大常委会和经开区管委会根据检查重点,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和自查,形成报告和问题清单。同时,将通过调研和检查,对条例有关内容进行评估,如存在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将适时提出修法建议。执法检查报告拟于11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全市已建设5G基站13.39万个

会上,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条例实施情况及议案办理工作进展。2023年、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5%和7.7%。目前,本市全国领先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成形。信息网络设施优势巩固,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3.3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61个,居全国首位。

高效合规的数据要素流通生态不断完善。市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超7000亿条,累计共享数据超2.4万亿条,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1.8万个数据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质升级,累计实现交易100亿元,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22个省市。率先建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估机制,全市37家重点企业完成资产入表。

今年,市经信局将对标对表并动态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时势,开展《北京数字经济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做好条例实施效果评估,全面落实标杆城市建设年度要点,努力实现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

在夯实基础设施新底座方面,本市将加快推动先进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新建5000个以上5G-A基站。推进IPv6在全市基础网络规模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扩容升级。建设运营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等公共算力中心,推动全市智能算力供给规模突破4.5万PFlops。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升与实体产业融合效率。

数据要素市场也将有新改革。今年本市将衔接国家数据基础制度整体布局,深入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一区三中心建设。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构建合规监管的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应用体系,建设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天、医疗等领域数算模一体化服务平台。

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更多场景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市经信局透露,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引领全国,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400家,海淀人工智能集群获批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128款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全市数字人企业已超2800家。

抓住人工智能这个关键,今年,本市将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方面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开放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应用场景,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面向制造业重点需求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模型提升信用评估、运营管理和资本管理效率。

此外,将继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落实大模型伙伴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合作。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加强软硬件协同创新。培育数字内容新业态,建好数字人基地等元宇宙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动元宇宙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将于今年4月中旬至11月底,对《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日前,执法检查启动会召开。记者获悉,这部北京数字经济领域的基本法实施两年多来,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流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今年,本市将努力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开放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应用场景,同时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

重点对智慧城市建设等情况开展检查

为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在对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16件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议案作为本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本次检查将重点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开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安全保障等情况开展。

具体来看,包括相关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信息网络、算力、新技术、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投资建设、更新改造、融合利用,以及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慧治等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数据产权、数据流通和交易、数字技术标准与规范、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基本制度供给情况;公共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开源社区建设、数字服务市场开放情况;数字经济业态创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人才引育情况等。

执法检查组将深入相关产业园区、自贸试验片区、企业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邀请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调研,并将委托16区人大常委会和经开区管委会根据检查重点,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和自查,形成报告和问题清单。同时,将通过调研和检查,对条例有关内容进行评估,如存在与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将适时提出修法建议。执法检查报告拟于11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全市已建设5G基站13.39万个

会上,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条例实施情况及议案办理工作进展。2023年、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8.5%和7.7%。目前,本市全国领先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逐步成形。信息网络设施优势巩固,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3.3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61个,居全国首位。

高效合规的数据要素流通生态不断完善。市大数据平台汇聚数据超7000亿条,累计共享数据超2.4万亿条,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1.8万个数据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提质升级,累计实现交易100亿元,服务范围拓展至全国22个省市。率先建立数据资产登记评估机制,全市37家重点企业完成资产入表。

今年,市经信局将对标对表并动态把握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时势,开展《北京数字经济十五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做好条例实施效果评估,全面落实标杆城市建设年度要点,努力实现全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8%的目标。

在夯实基础设施新底座方面,本市将加快推动先进网络部署和应用推广,新建5000个以上5G-A基站。推进IPv6在全市基础网络规模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扩容升级。建设运营海淀、朝阳、亦庄、京西等公共算力中心,推动全市智能算力供给规模突破4.5万PFlops。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升与实体产业融合效率。

数据要素市场也将有新改革。今年本市将衔接国家数据基础制度整体布局,深入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一区三中心建设。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构建合规监管的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应用体系,建设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空天、医疗等领域数算模一体化服务平台。

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更多场景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市经信局透露,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引领全国,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400家,海淀人工智能集群获批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128款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全市数字人企业已超2800家。

抓住人工智能这个关键,今年,本市将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多个方面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开放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等应用场景,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面向制造业重点需求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模型提升信用评估、运营管理和资本管理效率。

此外,将继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落实大模型伙伴计划,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合作。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加强软硬件协同创新。培育数字内容新业态,建好数字人基地等元宇宙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动元宇宙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