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音”缘一线牵|寻甸学子亮相国际音乐节舞台

4月7日,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华东师范大学展示月上,寻甸二中合唱团、仁德一小合唱团应邀参加“春声筑梦——乡村学校原创合唱作品多媒体音乐会”,为近千名观众献唱《家住彩云间》《苏高》两首合唱作品。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顾红亮,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王江,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婕,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上海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秦焱等出席活动。

云南寻甸仁德一小合唱团童声合唱《家住彩云间》

云南寻甸二中合唱团童声合唱《苏高》

始于校地帮扶的“音”缘

自2019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定点帮扶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以来,学校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寻甸县输送多种形式的支持。

围绕寻甸二中艺体特色校建设目标,2024年9月,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张薇教授为学校艺术特色班讲授“前沿导览”系列培训课程,并为学校师生带去了“管弦乐合奏虚拟仿真实验”体验活动,为二中艺术教师和特长班学生有效掌握前沿理论、前沿教法、前沿学法提供了范本,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深度发掘学生潜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张薇教授为寻甸二中师生作专题讲座:《百年经典——中国钢琴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寻甸学生通过3D仿真技术、VR技术体验管弦乐合奏虚拟场景

华东师范大学还牵手复旦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体育大学等七所高校的大学生文化志愿者,赴寻甸开展“青春放歌情系云南”2024上海大学生文化志愿者交流活动。歌舞表演讲述“山海情深”,文化交融为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寻甸教育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春放歌情系云南”2024上海大学生文化志愿者交流活动

以“音”为媒促美育浸润

2023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已列入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寻甸县学习贯彻通知精神,以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为抓手,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润物无声彰显育人实效。

以美润心,向美而行。华东师范大学尹强美育工作室主持人尹强始终心系寻甸美育教育的发展。他带领工作室成员为寻甸二中师生开展示范公开课——《“指尖的幸福”:版画与生活》,带领师生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做了一场心灵疗愈。

学校美术学院师生数次赴寻甸县金所中学举办美育浸润乡村夏令营,为初中学生开设7门线下审美实践体验课程,并举办艺术作品展览,帮助他们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色彩和线条去表达内心的世界,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好。

近日,由美育工作室和美术学院联合策划、体现华东师大与寻甸县五载结对情谊的“艺绮·绘梦—华东师范大学、寻甸县芳华五载学生艺术作品展”作品征集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后续,获奖作品将分别在沪滇两地美术馆向公众公开展出。

“音”为有你,教育筑梦

作为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华东师大自2020年教师节起正式启动持续十年的“教育筑梦”计划。由华东师大音乐学院负责的“乡村学校梦想合唱团”连续五年围绕乡村教育振兴,致力于用音乐点亮乡村孩子教育梦想,推动乡村美育教育与文化发展。

在音乐会现场,全国乡村梦想合唱团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以合唱艺术为载体,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作为联盟一员,寻甸二中校长李启娟参与启动仪式。

寻甸二中合唱团加盟全国乡村梦想合唱团联盟

寻甸二中合唱队学生金瑜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合唱训练中,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我们合唱的曲目叫《苏高》,在彝族方言里“苏高”的含义就是读书,表达了远古村民期望子女读书有出息的心声。通过这次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对于读书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读书不只是让自己走出农门,摆脱贫困;更要让自己练出本事,造福家乡、服务他人。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唱好歌、读好书,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合唱队指导教师陈邦荣感慨到,“站在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我汲取到的是专业的、跨视野的、有情怀的‘养分’。带着这样的养分,我将继续扎根农村,坚定地从事乡村教育振兴大业,深耕寻甸教育沃土,为祖国培育英才。”

未来,华东师大将以“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为契机,建立起高校与寻甸县中小学之间“手拉手”相互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实现城乡学校美育教育的“双向奔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