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安:百余农家书屋形成“1+N”蝴蝶效应

如何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强文化支点建设,切实发挥141个农家书屋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提升文化自信的精神粮仓,让文化力量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近日,湖北咸宁咸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焦汉雄说。

近年来,咸安区百余农家书屋建好了阵地、丰富了藏书、用上了数字、链接了资源、举办了活动,形成“1+N”蝴蝶效应,带动了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横沟:栗林书屋飘着“三香”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3月16日,咸安区文联、区朗协联合横沟桥镇栗林书屋举办“花漾书香”读书会,近百村民和孩子一起诵读朱自清的《春》,读书声如春天最美的旋律荡漾在油菜花香里。

横沟桥镇栗林书屋藏书量9560册,其中有8000册是来自武汉市少儿图书馆的“漂流图书”。屋内配备了桌椅、空调、Wi-Fi和公共卫生间等便利设施。

横沟桥镇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栗林书屋也充满诗联文化元素,有6名农民诗人和10多名书法爱好者。栗林书屋还主动链接区朗协,区作协、横沟诗社等多个协会社团,开展“1+N”多彩活动,打造诗香、墨香、书香的“三香书屋”,为村民提供了优质文化服务。

“善读好学方可睿智清俗气,博览群书终有见识得真知。”这是59岁的村民查先政为栗林书屋写的楹联。查先政非常喜欢写诗作对,连续8年写对联赠给村委会,是栗林书屋的常客,经常免费教来书屋的孩子练书法。

“将陆续在书屋组织开展诗联文化培训、写作培训,书法培训,乡村夜话故事会,阅读好书分享会等活动,做到周周有创意,月月有活动,全年有亮点。”栗林书屋管理员刘敬之说,让村民发自内心爱上书屋,用上书屋,有帮助有提高。

贺胜:滨湖书屋插上“数字化”翅膀

除了传统农家书屋,为了方便村民阅读,咸安区还投入专项经费,统一安装湖北数字农家书屋终端设备。目前,全区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内有图书70928册,有声读物41029集,极大满足村民线上阅读。

在咸安区贺胜桥镇滨湖村农家书屋,书柜依墙而立,有的村民在安静地看书,还有的在手机上看书。

“书屋面积扩建后,看书更方便了,一有空就来看书。”滨湖村6组村民董红霞指着《培养成功男孩的100个故事》说,用书里的教育方法后,2个孩子听话多了。

“到滨湖书屋扫码就可读电子书了,这线上书可看,可听,既方便又拓宽了眼界和思路。”52岁的村民张仁会接过话茬,土地征收后,书里的知识对他在做生意和为人处事上帮助很大。

“自从数字书屋开通,看书的村民明显增多了。”滨湖村党总支书记车凯介绍说,走进书屋看变化,明显感到村民对自我素养要求高了,对知识渴求强烈了,书屋正变成村民和孩子获取知识的“充电站”。

浮山社区:农家书屋的服务转型

浮山社区是浮山村改居而来,社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有居民2350人,2021年完成3.87万方门面整体招租,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居民年均分红增长35%。

在“强经济”的同时如何“提文化”?这个50平方米的浮山书屋就是破解文化振兴课题的答案。

2021年,针对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社区对书屋进行

空间舒适化、服务精准化、活动品牌化、功能多元化“四化”升级;书屋藏书4630册,实现春季政策读本、夏季农技手册、秋季文学经典、冬季养生指南“四时更新”;创新微课堂、微心愿、微实践、微分享、微积分“五微”服务模式,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青少年参与率达80%以上。

“因社区比邻咸宁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外来租户陪读多、本村聚居适学儿童达400余人,相比于其他农家书屋需要农技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需要关注青少年成长。”浮山社区党委书记胡春红介绍,在书屋提档升级时专门打造了少儿益智角,并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如今,书屋日均接待量提升近200%,青少年日均阅读时长提升300%。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